顯示具有 醫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如何治療接種COVID-19疫苗後的血栓症!廖致翔醫師之博士畢業論文列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參考文獻!!!】

  醫院臨床業務繁重,很久沒有更新部落格了。剛剛收信接到通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治療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生血栓症患者的治療指引(interim guidance, 19 July 2021)裡面,引用我的博士班論文!!!剛好慶祝我博士班畢業口試通過,因此發文簡單紀錄一下。全球受到COVID-19病毒肆虐,所有醫療研究人員無不竭盡全力想辦法治療方式,台中榮總治療腦部靜脈血栓的臨床經驗被納入WHO的治療指引參考文獻內,我真是由衷開心!!!

在此列出我博士論文的作者列,感謝大家一起做出的努力:

廖致翔、廖年晨、陳文賢、陳虹潔、沈炯祺、楊順發、崔源生 (排序依照原始論文作者順序)


有興趣參閱原文的醫療同行,可以參閱下面的連結: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42999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勇敢面對!!!15歲少年的成長 😊】

去年中
因為惡性腦瘤
我和這位靦腆的少年討論他的五年存活率...

一顆 5 x 5 x 5 公分立方的腦瘤
佔據少年的腦袋深處 (左側基底核)
造成他右側手腳無力、步態不穩、無法寫字
對於15歲的少年
這是一個極度可怕的惡夢


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

【少年維特拋開煩惱!勇敢面對腦部惡性腫瘤!!!】

臉書專頁7月8日的發文

是一位15歲少年維特的煩惱

這個煩惱比同年齡的所有人都沉重

因為討論的是五年存活率和術後化療

上星期六

他完成了術後三個月的腦部磁振造影 (MRI) 追蹤

術後的血水逐漸吸收 

狀況很好

我替他開心 也繼續為他加油!!!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顱底腦膜瘤 - 三叉神經痛的成因之一】

一位在洗腎室工作的年輕護理師
近一個月來
右側鼻腔/顏面疼痛越來越厲害
尖銳的刺痛讓她渾身不對勁
無法好好執行自己的工作
接受檢查才發現
腦袋裡面長了一顆腫瘤...

經過轉介
護理師和她先生來到我的門診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榮登 #美國神經外科期刊封面!!!😍】



和北榮許秉權學長合作
內容關於 #腦幹膠質瘤手術 的投稿
獲選本期美國神經外科協會手術選集的封面!

太開心啦!!!

#入選全球神外大聯盟手術封面故事 🤩🤩🤩
#這就是專業呀

我們發表的手術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sUt-9QFGgCI
(非專業人士請勿點擊連結,避免觀看後造成不適)
(影片配音是我自己的聲音喔!)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臺中榮總 複合/混成手術 臨床成果發表!😍】

刊登於歐洲神經外科學會期刊!!!

從北榮離開 到中榮服務
已經將近三年
這期間跟介入性腦血管外科 崔源生主任學習合作
也同時整理過往的臨床資料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健達出奇蛋。三個願望一次達成!!!一次手術處理三個腦血管病灶】

中年男性 高血壓、抽菸......該有的好習慣都有 XD
影像學檢查發現:
1. 左右側的中大腦動脈各有一顆動脈瘤
2. 右側額葉動靜脈瘻管

一般來說
兩側腦病灶 需要兩側開顱手術處理
不過
若 [患者先天構造] 和 [醫師手術技巧] 許可
可以從一側的開顱窗口完成
避免兩次手術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2018年度 神經外科醫師手術技能大賽 總決賽:廖致翔醫師奪得總冠軍!】

臉書專頁:神經外科廖致翔醫師

#開腦手術

2018年度 “ 精藝求菁-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 ”

台中榮總 廖致翔醫師奪得膠質瘤組總冠軍!!!


神外資訊 2017-09-09報導:
https://mp.weixin.qq.com/s/MjGNLiyHQ9ayWvst1-yAHQ

【2018年度 精藝求菁手術技能大賽】

參賽選手來自大陸、台、港、澳地區
(大陸總共有一萬多名神經外科醫師;台灣共有六百多名神外醫師)

歷經四個月各地漫長的海選、區域賽
2018年9月7日
在龍城太原 終於迎來總決賽
16名經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選手們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才華技巧
進入最終對決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高位頸椎顱底腫瘤案例】



這兩天幫兩位病患手術
都是高位頸椎/顱底的腫瘤
腫瘤位於頸椎第一節和枕骨大孔之間
把脊髓壓得扁扁的
正常的脊髓從橢圓形被壓成新月形
造成患者肢體無力、麻痛等問題......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顱內動脈瘤之基本治療建議和文獻】


臺中榮民總醫院 神經外科 廖致翔醫師

前言
  
  應神經放射科陳虹潔醫師的邀請,為放射科醫學會雜誌寫一篇短文,簡介目前顱內動脈瘤之 治療概念。文章內容適合專業醫療人員,期待能提供醫療決策上的助益,故也將這篇短文放在自己的部落格給各位同好參考與討論。

    臨床上處理顱內動脈瘤,首先將其分為破裂的顱內動脈瘤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IAs) 和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IAs)。本篇簡短整理近年來相關的治療建議和文獻。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摔倒後的四肢癱瘓 - 外傷性頸椎脫位案例】

年約40歲的女性患者
凌晨時分
從樓梯摔下後四肢癱瘓
皮膚感覺尚存
緊急送往太平的長安醫院

下圖磁振造影檢查發現:
頸椎第三、四節骨折脫位
正常的頸椎應該依照藍色平滑曲線排列
因為骨折脫位 
斷面以上的結構整個向前傾倒
壓傷了位於第三、四節椎體後方的脊髓
(黃色箭頭所指區域)
造成高位頸部脊髓損傷

術前磁振造影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增高手術 (弧度矯正) 😂😂😂 - 頸椎手術案例】


六十歲的阿伯以種香菇為生
幾十年來 愈種愈矮
種到脖子和上肢麻痛、無力和步態問題
後來發現頸椎第三至七節嚴重退化、壓迫神經
(藍色箭頭:受壓迫的脊髓)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開刀就會癱瘓!?胸椎腫瘤案例】



患者步態不穩多年
已經摔倒過好幾次
今年開始有小便失禁、左腳持續麻木的症狀出現

之前求診的兩家醫院告訴她
開完刀會癱瘓、大小便失禁
因此患者遲遲不敢處理

四月中
她兒子推著輪椅帶患者來到我的門診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傑克的豌豆長在腦袋裡!? 腦下垂體腫瘤】

【腦下垂體腫瘤 Pituitary Adenoma】

長得像豌豆的腦下垂體腫瘤(紅色箭頭),壓迫視神經。左圖:術前 /右圖:術後。(矢狀切面)

長得很漂亮、工作是進口爆破炸藥的老闆娘
因為視力模糊
發現腦袋裡長了一顆傑克的豌豆!?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對側第七對頸神經移植治療痙攣性上肢癱瘓】神經移植治療癱瘓!!??

神經移植治療癱瘓!!??

來源:【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

Zheng M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DOI: 10.1056/NEJMoa1615208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615208?query=featured_home

文章是最近臨床神經內外科的熱門話題
移植對側第七對頸神經至患側
治療中風、腦外傷和腦性麻痺後之痙攣性上肢癱瘓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頭顱移植預演】Cephalosomatic/Chimera anastomosis (CSA)

頭顱移植醫學論文/ Cephalosomatic anastomosis (CSA)

參考資料:
Xiaoping Ren, Ming Li, Xin Zhao, Zehan Liu, Shuai Ren, Yafang Zhang, Shide Zhang, Sergio Canavero. First cephalosomatic anastomosis in a human model. 17-Nov-2017;8:276.
DOI:10.4103/sni.sni_415_17

由義大利神經外科醫師Sergio Canavero和中國哈爾濱醫學大學Xiaoping Ren團隊發表。

簡介:
  拋開醫學倫理議題,對於某些周邊神經肌肉疾病,頭顱移植是唯一方式(1)。1970年,靈長類動物頭顱移植試驗確認低溫可保護腦部功能,並於回溫後腦部仍保有某些功能(2,3),但當時還無法解決神經訊號通過截斷脊髓的方法,於是後續試驗告終。重新連接被切斷的脊髓並保有其功能,近年來已有進展(4-9),因此作者重啟人類頭顱移植計畫。

接受者 (Recipient, R):健康頭顱者
捐贈者 (Donor, D):腦死,捐贈身體者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幫一個南非年輕人開刀:左側運動/語言區室管膜瘤 ependymoma】

病患相當年輕
去年在南非開過一次刀
南非神經外科醫師告訴他
以他的狀況無法再次手術
否則將傷及語言和運動功能

今年五月癲癇發作
追蹤腦部磁振造影
發現殘餘腫瘤變大


爾後輾轉至我的門診
安排手術治療: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 - 2017會議邀請函】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WFNS) 邀請函

不管是腦部或脊髓
神外醫師珍惜看待每一條神經和血管
手術當中雖然小心翼翼保存這些構造
但是有時候
神經功能不進反退
這對病人和醫師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神經外科是壓力高、強度大的科別
希望自己能努力不懈、持續精進

最近收到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來函
邀請自己參與會議
並擔任教學人員和演講

這不是一個多了不起的成就
也不一定能夠前往參加
(今年會議在動盪的土耳其舉辦)
不過至少是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WFNS)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腦部動靜脈畸形 & 混成手術室】

27歲女性
頭痛、噁心/嘔吐
頸部僵硬/四肢麻痛

發現右側楔前葉動靜脈畸形破裂
合併腦室出血與急性水腦
病患意識逐漸不清

左圖:術前磁振造影,紅色箭頭指向動靜脈畸形與腦室出血處
右圖:術後電腦斷層,藍色箭頭指向腦壓監測器、並代表手術視角

病灶雖小 但手術定位較困難
若既有導航系統不準確
可於混成手術室中
做即時的血管攝影定位
協助手術執行

左圖:術中定位攝影;右圖:術中,手術移除病灶後攝影。

Prof. Michael Lawton上個月刊登在JNS的術式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731396
就應用在我們這個病患上

 2017 Jul 21:1-7. doi: 10.3171/2017.2.JNS162750.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胸腰薦椎 脊椎腫瘤 術後追蹤】

病患是年輕女性
短期內發生下肢無力、感覺異常、步態不穩及失禁
腫瘤由胸椎一直長到薦椎、橫跨七個椎體長
填滿脊椎管腔、壓迫脊髓和神經...


抱著病患只有一次手術機會的心態處理

手術耗盡心神
幾乎是油盡燈枯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