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顱內動脈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顱內動脈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右側中大腦動脈瘤 (Rt M1/2 aneurysm) 夾閉手術

右側中大腦動脈瘤 -- 夾閉手術 (Rt M1/2 aneurysm)


和腦部/神經相關的手術治療,一定要找對人!!!
能夠溫柔對待你/妳的腦神經組織的醫師,才是能夠讓你/妳信賴的醫師。

神經外科醫師需要技術好、膽大心細、有決斷力和執行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良善的心。沒有良心的人,不應該走醫療相關事業。最近有感。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臺中榮總 複合/混成手術 臨床成果發表!😍】

刊登於歐洲神經外科學會期刊!!!

從北榮離開 到中榮服務
已經將近三年
這期間跟介入性腦血管外科 崔源生主任學習合作
也同時整理過往的臨床資料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健達出奇蛋。三個願望一次達成!!!一次手術處理三個腦血管病灶】

中年男性 高血壓、抽菸......該有的好習慣都有 XD
影像學檢查發現:
1. 左右側的中大腦動脈各有一顆動脈瘤
2. 右側額葉動靜脈瘻管

一般來說
兩側腦病灶 需要兩側開顱手術處理
不過
若 [患者先天構造] 和 [醫師手術技巧] 許可
可以從一側的開顱窗口完成
避免兩次手術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顱內動脈瘤之基本治療建議和文獻】


臺中榮民總醫院 神經外科 廖致翔醫師

前言
  
  應神經放射科陳虹潔醫師的邀請,為放射科醫學會雜誌寫一篇短文,簡介目前顱內動脈瘤之 治療概念。文章內容適合專業醫療人員,期待能提供醫療決策上的助益,故也將這篇短文放在自己的部落格給各位同好參考與討論。

    臨床上處理顱內動脈瘤,首先將其分為破裂的顱內動脈瘤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IAs) 和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IAs)。本篇簡短整理近年來相關的治療建議和文獻。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2016 腦部動脈瘤開顱手術案例】

間單整理一下2016 自己執刀手術的狀況:
(腦部較小手術、脊椎手術等不計)

破裂動脈瘤 16 (MCA 5, AComA 6, PComA 4, ICA 1)
未破裂動脈瘤 11 (MCA 2, AComA 2, PComA 3, ICA 2, AChoA 2)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5
大/小腦動靜脈畸形 4 (含Yu-Cheng Chou學長合作的2小兒案例)
腦部膠質瘤 2
鞍節結腦膜瘤 2
後顱窩小腦天幕腦膜瘤 1
低流量血管繞道 1
高流量血管繞道 1

(跟Bill Tsuei哥學習的介入治療案例尚未整理)

1. PComA + AChoA aneurysm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開顱手術夾除破裂之後交通動脈之注意事項/ Tips in clipping ruptured PComA aneurysm】


Tips in Clipping PComA Aneurysm:
1. avoid temporal lobe retraction
2. use pilot clip to turn a ruptured aneurysm to an unruptured one
3. adjust clip position to avoid dog ear


https://youtu.be/IJb0ny1iq8c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of Symptomatic Intracavernous Aneurysm】

颱風天的台中 目前平靜

回顧自己幫忙剪輯和配音的手術影片
刊登在美國神經外科學會(AANS)示範手術網站上
心裡還是有種奇妙的感覺

因為累積了一些經驗
再來看許秉權學長流利順暢的手術
依然非常驚豔 ~ !!!

只是搭配自己的癟腳英文配音
反倒有點怪異
好險當初主編和評論沒有挑剔這個配音 XD

神經外科醫師是小眾
希望能在小眾裡 順利渡過外頭的狂風巨浪......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132609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腦部動脈瘤手術 (後交通動脈及前脈絡叢動脈瘤 造成頭痛及單側眼皮下垂)



面對瀕臨破裂的動脈瘤病患
治療者本身同樣承受極大壓力

這是給我極大壓力的案例之一:
48歲女性 無特殊病史
症狀:突發性左眼皮下垂及頭痛
診斷:左側後交通動脈及前脈絡叢動脈瘤壓迫動眼神經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診斷腦部動脈瘤的誤差案例】臺中榮總 廖致翔/崔源生 醫師

磁振造影 (MRI) 是自費腦部檢查的影像首選,其中的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可檢查腦部血管病變。其成像品質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受檢者能否於檢查過程中保持固定姿勢、磁場大小、有無植入物、訊號擷取時間長短/方式等。

腦部MRA成像品質不如數位減影血管造影 (DSA) 精確,下面提出兩個案例做為參考。欲確認MRA上較小的疑似病灶,仍需以DSA做為標準檢查。

【案例一】

41歲女性
病史:高血壓
症狀:斷續頭痛約一個月
MRA:疑似前交通動脈瘤

(A) 3D MRA:疑似前交通動脈瘤 (箭頭所指處)。
(B) 3D DSA :非動脈瘤,箭頭所指處為病人血管變異,具有兩條前交通動脈,造成環型結構,小動脈從而分出。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腦部動脈瘤 栓塞術案例】臺中榮總 廖致翔/崔源生 醫師

【案例一:破裂之基底動脈瘤】

46歲男性
症狀:突發性劇烈頭痛及意識喪失
過去病史:洗腎及腎臟移植手術後

急診術前檢查:

(A) 電腦斷層 (CT):蜘蛛膜下腔出血
(B) 3D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CTA):基底動脈瘤
(C) 栓塞前傳統血管攝影 (DSA):基底動脈瘤,位於右側後大腦動脈與上小腦動脈之間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潘懷宗講腦部動脈瘤的觀念錯了!!!】

對於資深模特兒王亭又腦部動脈瘤破裂
因為潘懷宗不是醫療專業人員
把腦部動脈瘤 (cerebral aneurysm) 和腦部動靜脈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搞混
才會做出不正確的評論和建議
(連結:https://youtu.be/B_HqrHFQfzI)

臨床上建議
成人健檢:腦部磁振血管攝影 (cerebral MR angiography),排除血管病灶。
兒童:除非臨床醫師懷疑血管病灶,否則無常規磁振造影 (MRI) 檢查之必要。

關於腦部動脈瘤:
1. 並非腫瘤,是血管的病變。
2. 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之發生率為:2-16/十萬人。
3. 破裂後之到院前死亡率約為12 ~ 15%。
4. 好發於中年以上族群,隨著年紀越大,破裂機會增加。
5. 女性動脈瘤破裂發生率約為男性的1.24倍。
6. 抽菸、高血壓、高度酒精攝取、特定家族顯性遺傳疾病等都是危險因子。
7. 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CTA) 是急診第一線診斷動脈瘤破裂之工具。
8. 自費健康檢查可選擇腦部磁振血管攝影 (MRA)。
9. 小於3mm之動脈瘤,CTA及MRA之診斷精確度皆不如傳統血管攝影 (DSA)。

腦部動脈瘤衛教資訊可以參考劉育志醫師團隊製作的衛教海報
(http://medcartoon.com/aneurysm_a4)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破裂之左側中大腦動脈動脈瘤手術

【破裂之左側中大腦動脈動脈瘤手術】

Ruptured Lt MCA (M1/2) aneurysm

Bill Tsuei大叔騎重機遊美國時
小弟半夜苦戰一台ruptured AComA + PComA動脈瘤後
白天接著開的一台刀
令人難忘的日子呀......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腦部動脈瘤手術 (右側床突旁動脈瘤, Rt paraclinoid aneurysm)



內容更正:
影片最後"完成動脈瘤夾斃"
除惡務盡 動脈瘤除之而後快
但是不夠文雅 稍嫌粗魯
夾斃改為夾閉

另外
手術錄影品質不佳
可能只有更新手術顯微鏡系統才能達到了
期待臺中榮總有經費呀......XD